崔維成: 中國將挑戰11000米載人深潛
2012-06-20 09:28:15 來源: 新快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7000米海試結束后,蛟龍將進入實際應用階段。
記者:今年3月,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·卡梅隆獨自乘坐潛艇“深海挑戰者”號,下潛近11000米,探底馬里亞納海溝。“深海挑戰者號”是否才是真正的王者?
崔維成:卡梅隆是探險家,他潛水時就是一個猛子扎下去,本來計劃6個小時的,結果只呆了3個小時就上來了,一半的推力器都壞了,只有視頻攝像是好的,但是什么生物都沒看見。
“蛟龍”號跟他不一樣,不只追求下潛深度,還要下去能夠干活,完成很多科考、探測和取樣任務。“深海挑戰者”只載一人,載人艙可以做到很小;而“蛟龍”號要載3個人,艙壁需要很厚,大大增加了加工難度。
記者:“蛟龍”號的自主化程度如何呢?
崔維成:“蛟龍”號40%的部件設備來自國際采購,60%由國內研制。嚴格來講,屬于自主設計、自主集成、獨立完成海試,“蛟龍”號的技術成就,是國際深海界共同努力的結果。
其實不用一味追求所謂完全自主知識產權,我們手里掌握著總體優化設計和集成技術,這就夠了,這為國產化打下了堅實基礎。7000米海試成功,我們就擠進了美、日、法、俄“深海探測俱樂部”。“蛟龍”號的成功,讓中國擁有了在該領域平等談判的資格。2002年“蛟龍”號剛立項時,我們申請去俄羅斯看他的“和平號”深潛器,人家根本不讓看;現在他們就主動歡迎了。
記者:“蛟龍”號此次進行7000米深潛試驗,其意義何在?
崔維成:“蛟龍”號的意義,不亞于神舟飛船上天。7000米海試結束后,“蛟龍”號將交付青島深海基地,進入實際應用階段。首先是尋找海洋資源,其次是開采海洋資源,深潛器可以協助安裝深海開采設備;另外,海上發生事故,深潛器還可以參與救援打撈。
而且,“蛟龍”號不能只有一艘,以后還會有“蛟龍二號”、“蛟龍三號”,還會有深海空間站,能夠在深海里收放深潛器。
“蛟龍”號這條龍,是為人類造福,絕不是造禍。我們不能利用它來激發人類對海洋資源的貪婪。海洋環境非常脆弱,擁有先進技術,更要具備相應的社會責任感。